医院资讯

【关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膳食“金三角”

2023-10-18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这种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也称之为“静悄悄的疾病”,但是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甚至“浑身痛”,夜间更为明显,有时会影响睡眠,白天活动以后疼痛一般会减轻,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常常伴有乏力、腿抽筋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要预防它,我们从小就应该做好骨骼保健工作,如均衡饮食,补充足量的钙和蛋白质,经常锻炼身体,这样可以增加我们“造房子的高度”,增加骨量峰值。那么,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在饮食方面又该注意些什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的护士长单娟为我们介绍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膳食“金三角”。


:骨骼形成和生长代谢需要钙,钙是骨的原料之一,足量的钙摄入对正常骨骼发育是必要的,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钙800 mg,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 mg。含钙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制品、深绿叶蔬菜、豆制品等。100ml牛奶含钙量100~120mg,如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喝牛奶肚子胀、拉肚子),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者酸奶,奶酪。考虑到食物的丰富多样性,建议每天至少喝300ml牛奶,外加深绿叶蔬菜300~500g,一些豆制品,以满足机体需要。

 

蛋白质:是构成骨基质的重要原料,长期蛋白质缺乏,也会造成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缺钙,则会加快骨质疏松。适量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有利于促进膳食钙的吸收,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并发症的风险。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0.8~1.0 g/kg。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鱼虾等。

 

维生素D:它不仅可以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而且还可以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从而减少钙的流失,促进钙的利用,还可增加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以防跌倒,这是维生素D对防治骨质疏松的意义所在。维生素D正常的产生主要依赖于阳光的照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需要通过阳光照射或口服补充维生素D。在可以暴露四肢皮肤的季节,如夏季,尽量通过阳光照射获得维生素D,接受阳光照射时要求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时间选择以10:00~14:00之间比较理想,照射时间为5~10 min,频率为每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