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哪些危险因素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
2023-10-19
乳腺癌现在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居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尽管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很快,诊治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乳腺癌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不过,经过研究对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还是有相当地认识,全球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工作组等国际权威机构确认乳腺癌发病与一些危险因素相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外科管旭东医师和张涛医师从体重和饮食营养、生殖、环境职业、既往乳腺疾病史、家族史和遗传等因素进行了解读。
体重和饮食营养因素
肥胖和超重与乳腺癌相关,特别是绝经后50岁左右的女性,所谓体重与乳腺癌关系,最终仍归于饮食营养因素。饮食因素是影响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关于脂肪,高脂肪摄入与乳腺癌的关系基本可以肯定,但多数认为脂肪的类型比总脂肪量更要重要,也就是说,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危险度较低,比如橄榄油,甚至还有保护作用,而动物脂肪的摄入则增加危险度。因此,保持合理体重、控制脂肪摄入特别是动物来源的脂肪非常有必要。
关于纤维素,谷物纤维蔬菜水果摄入太少可能增加患乳腺癌概率,原因可能是当肠道中纤维素较少时,内源性的雌激素(目前已经知晓,雌激素是造成乳腺癌的主要内在因素)从胆汁中分泌后易于从肠道中再吸收,从而增加血中的雌激素水平,低纤维素饮食的女性要比高纤维素饮食的女性更易暴露于更高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之中。
关于酒精,研究证实饮酒可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且与饮酒量有一定相关性,国外有报道,每日饮酒3次以上的人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
生殖相关因素
月经初潮年龄早、停经年龄晚、月经周期短、从未生育或初产年龄晚>35岁、生育次数少、不哺乳或哺乳月数少等,增加女性得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些因素主要是因为导致女性更多地暴露于高雌激素中,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外源性的雌激素比如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样可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仅为轻微。
环境职业因素
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得乳腺癌的概率还真存在差别,当然这里面的差别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干扰,比如与职业相关的受教育程度、饮食作息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等。一般说来,容易接触有害物质的职业(比如木才加工行业、化学工业、纺织行业、白领脑力劳动者等)得乳腺癌的可能性相对增加。此外,既往胸部过多的放射线暴露,比如幼时或年轻时因为其他肿瘤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其成年后得乳腺癌的可能性增加。
既往乳腺疾病史
如果女性既往有其他良性乳腺疾病史,则可能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可能性,比如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病、非典型乳腺增生;另外,一侧乳腺得过癌,另一侧乳腺得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家族史和遗传因素
乳腺癌具有遗传特性。家族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20%~25%。一个家族中有两个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员罹患乳腺癌,我们称之为家族性乳腺癌,既往调查表明,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母亲姐妹女儿)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2~3倍。研究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增加患乳腺癌危险,在乳腺癌发病高危家族中,该基因发生突变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8~10倍。
总之,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有些还存在争议,但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月经初潮年龄小、生育次数少、未育、初产年龄晚、从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腺癌家族史、放射线暴露(包括既往胸壁放疗史)、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雌激素替代疗法)、肥胖超重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摄入(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纤维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