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办2023年度“医学临床研究设计与实践培训班”
2023-11-01
临床研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引擎,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关键一环,也是上海市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布局。为持续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于10月28日-10月29举办了2023年度“医学临床研究设计与实践培训班”。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梁爱斌代表医院出席开班仪式并致欢迎辞,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担任开班仪式主持。
梁爱斌副院长致辞
梁爱斌对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近年来上海市级医院在申康中心、卫健委以及同济大学的指导下,围绕着如何把规模扩张型的医院向质量效益型的医院持续转型。临床研究是其中最重要内容和环节。如何提高临床服务的效能、提高医学临床研究的水平、提高整个医院的创新水平,是医院临床研究建设的重要目标。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医生,在日常工作之余,也要提高临床研究能力、促进医企融合实现更多的成果转化。梁爱斌希望青年医生认真学习,在连续多届临床研究设计与实践班的培训下,真正掌握临床研究方法,在市级医院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中心张力主任主持开班仪式
张力回顾并总结了从2018年至今,每年一度的“医学临床研究设计与实践培训班”。在这6年里,培训班的内容不断更新,范围在不断拓宽,培训人数和效果也在逐年提升。课程设计从研究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紧跟前沿临床研究思维和方法,不断更新方法学进展。在培训广度上,专病队列建设、指南制定、成果转化政策等内容拓宽了研究者思维和能力。希望今年的线下培训更有助于研究者和专家当面请教、讨论,深化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邀请到了多位在临床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授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曹广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王小钦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陈世耀教授分别分享了“临床研究在指南制定和验证中的作用”“循证指南的规范制订方法和评价工具”“临床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等内容;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林晓蕾助理教授、复旦大学医学图书馆应峻教授分别以“浅谈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基于医学公开数据挖掘的二次研究:数据来源与选题方向”为题授课。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胡承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黎健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教研室罗剑锋教授分别阐述了“专病队列及专病数据库建设及管理”“观察性研究的偏倚和因果关联”“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表达规范”等内容。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王瑞平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物统计室黄丽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欧阳凤秀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秦国友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郑亮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俞章盛教授分别以“临床研究选题和数据质量管理”“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混杂因素控制方法的规范化”“临床干预队列的数据管理和平台建设”“临床试验的优效、等效和非劣效评价设计及统计分析”“临床研究中常见统计学误用案例解析”“人工智能诊断预测模型”等为题进行了授课。
培训中,各位讲者分别从宏观布局、顶层策略、指南验证、临床研究设计实施、专病队列及专病数据库建设、观察性研究的偏倚、因果推断、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混杂因素的控制、人工智能诊断预测模型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整体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给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本次培训开放报名人数270人,最终有200位学员考试合格后,获得临床研究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内容贴合实际需要,紧跟前沿临床研究思维和方法,极大的丰富研究者的知识储备,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研究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