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新闻】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联合主办“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

2023-11-08

      近日,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科分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身医学研究分会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共同举办了“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陆峥教授担任主席,邀请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李清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劲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锦华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黄楠教授等多位精神医学领域大咖专家共同探讨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之道。

  

开场致辞:

      会议由陆峥教授致欢迎辞。陆峥教授热烈欢迎关注本次会议的精神界卫生界专业人士和广大市民朋友们,衷心感谢大家对本次会议的参与和支持。陆峥教授指出,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围绕儿童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他们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本次会议邀请到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知名专家,内容将从家庭指导、情绪问题识别和性心理健康三个角度展开,相信本次会议能为大家带来更多专业的指导,共同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会议主持:

       会议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李清伟教授主持。

                                                                                   

会议精彩内容:

1、《家长如何助力孩子成长》——张劲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张劲松教授首先分享了家长对孩子的共同期待,希望他们健康成长,愉快无忧,同时也盼望他们成人成才。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从儿童期就开始建立的,孩子们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能够经风雨、见世面、有自我的社会人。家庭是直接和孩子相互作用的,也是孩子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与社会。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和孩子建立权威型的亲子关系,接受孩子的需求和选择,同时给予孩子合乎发展水平与社会背景的要求。在孩子做出不当行为时,能及时而具体的批评和引导,这样的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往往是比较好的。

       家庭是孩子稳定的基地,安全的港湾,家庭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同时也需要相互的肯定,给孩子从小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研究表明回应性养育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及时发现儿童的合理需求并做出反应,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家长为孩子搭建支架的养育方式同样重要,因材施教辅佐孩子的发展,切勿包办代替或拔苗助长,培养孩子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张劲松教授总结了儿童发展之路如何走——我们更需要培养有适应力、有耐力的长跑者。


2、《青少年情绪问题:识别与应对》——孙锦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孙锦华教授讲述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生理和心理的剧变期,神经和内分泌发育尚不稳定,外加学业的压力,成长的苦恼,这一阶段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恐惧、冲动、苦闷等。

       据调查,COVID-19流行期间,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人群占比29%,13-18岁青少年抑郁的患病率高于儿童年龄组≤12岁,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抑郁情绪问题的识别应从学业、情感、社交、行为、躯体、认知等征候多维度观察。

抑郁障碍表现主要为:

3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

4自:自责、自罪、自卑、自杀

5无:无欲、无望、无能、无趣、无助

6不:不言不语、不吃不动、不哭不笑

焦虑问题的识别:

精神性焦虑: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无名紧张

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做卧不宁

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头晕、胸闷、心慌、尿频、呼吸急促、出汗、手抖

严重会出现惊恐发作:失控感、濒死感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父母应保持情绪淡定,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充分理解与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必要时及时诊治。此外,还应注意避免打骂孩子,面对网络、游戏、手机上瘾的孩子,管理要有智慧,先跟孩子处好关系,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保持孩子乐观的源泉,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一段很好的婚姻,孩子童年期的愉快经历,可以帮助个体形成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家长还需要锤炼五颗“心”,即细心、耐心、恒心、平常心与智慧心,教育是一门科学,父母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其实,教育孩子的意义,在于促进父母的自我成长。

16983826663549.png


3、《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黄楠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黄楠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黄教授提到,目前,大众对性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和看法。其实,性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针对性科学(如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最基本知识的综合教育。这不仅是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目重要内容。

       性始于婴儿时期,并在其一生中发展,不同的年龄和成长阶段有着相应的性生理及心理特征,性教育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提供符合该年龄正常的性心理发展教育。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正常和健康的性发展会帮助他们享受成年后的性生活。因此,关注儿童发展各阶段性心理健康,有的放矢地进行性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会议总结:

      陆峥教授对本次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会议进行总结。陆峥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内容是从几十个备选主题中挑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主题,三位讲者为与会者带来了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报告,相信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启发。陆峥教授强调,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携起手来,建立一个更加支持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他们的幸福和未来也是社会的幸福和未来。



识别二维码即可回看会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