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援崇专家成功完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2023-11-13
近期,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滕世峰医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人民医院帮扶期间,成功完成一台“复杂”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患者是一位60岁的的老年男性,由于“便血”到崇义县人民医院就诊,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明确为直肠癌。经过滕世峰的会诊,发现肿瘤距离肛门约5cm,结合患者术前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资料,属于中期肿瘤,具备直接手术条件,滕世峰当仁不让的接下了为患者手术的任务。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近几年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7 cm的直肠恶性肿瘤,由于直肠位于盆腔深部,连接肛门,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并且紧贴膀胱、前列腺、神经丛等重要的器官和结构,手术难度大。除了术中操作的高难度外,术后也需要面临更多潜在的手术并发症。
手术按计划进行,由于肿瘤位置低,患者骨盆小,为了尽可能减小术中损伤,滕世峰采取了 “上下分离、充分暴露”的手术方案,并且为了尽量减少吻合口瘘的风险,在完整清扫淋巴结的前提下保留了左结肠动脉。术中解剖层次清晰,周围神经和器官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手术开始到肿瘤切除的1个多小时里,几乎未出血。
然而,在吻合过程中,发生了非常罕见的吻合器爆钉,远端肠管切割,两个断端肠管未吻合的情况。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吻合器爆钉是处理起来非常棘手的难题,由于残留的直肠组织非常少,补救异常困难。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滕世峰给出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种,直接行肛门切除,永久性结肠造口,这样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但是患者后续的生活质量差;第二种,将直肠脱出,做bacon手术,这种手术需要离断内括约肌,对患者术后的肛门控便功能有影响;第三种,将残留的直肠组织缝合,然后再次吻合,这种方法可以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影响小,但是术后可能会出现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可能会进行二次手术,甚至出现术后多次手术的情况。
一方面是患者生活质量,一方面是术后的风险,如何选择?滕世峰医生进行了谨慎的考虑,并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经过谈话与沟通,家属表示完完全全信任“上海专家”,希望尽量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面对患者的信任,滕世峰冒着巨大的手术风险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后续的手术中,滕世峰使用缝线对剩余的直肠组织进行了缝合,但是由于剩余的组织少,并且骨盆操作空间小,一个约直径3cm的破口,缝合了接近30分钟,最终完成了吻合。
手术的难关解决后,术后患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每天滕世峰都进行耐心的查房和精心的护理,鼓励患者第一天下床活动。由于之前已建立了充分的信任,患者对术后的治疗也十分积极配合。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好,术后第8天顺利出院,医患携手共同闯过了这次难关。出院前,家属及患者再次对滕世峰的医术和医德表示赞誉,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外科的专业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崇义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不仅仅是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对崇义县人民医院医生的手术思维提高和手术能力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传、帮、带”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医院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够促进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造福更多的患者。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将继续加强与崇义县人民医院的合作,为当地带去更多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