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病案现场】白内障手术实则暗藏玄机

2023-11-20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接诊了一位从外院转诊而来的白内障患者李先生,他于外院行白内障手术时发生晶体后囊破损,植入的人工晶体脱位掉落到了玻璃体腔。初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时,李先生眼压高达40-50mmHg,角膜水肿明显,眼内结构无法看清。经过保守治疗后,李先生的眼压终于稳定下来,角膜水肿也有了好转。在完成充分的术前检查评估工作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为李先生进行了二次手术,术中通过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精确定位到了飘落到视网膜表面的人工晶体,通过玻切头吸引、双手操作技术将人工晶体移位到前房后,最终平稳放置到了睫状沟,完美地完成了手术。

什么是白内障手术?

       通常所说的白内障手术,全称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实施手术的医生通过专业的超声乳化头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后吸除,接着通过植入一片人工晶体代替原有晶状体从而使患者恢复光明,这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手术过程中通常会保留包裹晶状体的囊袋,并将植入的人工晶体放入其中,这样一来,人工晶体和眼球内部结构没有直接的接触,并且也最接近患者原有的生理结构,术后视力恢复显著。

白内障手术实则暗藏玄机?

       白内障虽说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但手术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每一名白内障手术医生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行。从精准的角膜缘隧道切口、居中的连续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膜、彻底的晶状体皮质水分离、最低能量且高效的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干净的晶状体后囊膜和前囊口抛光、居中的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直到最后完全的水密角膜缘切口,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和不容差错,由此可见白内障手术的每一步实则都暗藏玄机。

白内障手术什么时候做?

       白内障一共可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16998538491365.png

1、初发期:

晶状体周边部分的皮质会呈楔形混浊,初期视力一般正常。当混浊发展至晶体中央——对应瞳孔区域时,视力便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眩晕、单眼复视、多视,眼前常出现黑影。

注意:以往开展白内障手术时机为在视力下降到0.5以下时实施,而如今白内障手术已不再将视力做为计划白内障手术的唯一标准,我们将结合视功能评估(患者有无出现眩晕、复视、对比敏感度降低等症状),如果患者有可能从白内障手术中获益,就应该做手术。

2、膨胀期:

若患者未在上个阶段做手术,此时的晶体混浊会继续加重,急剧肿胀,体积变大,进而影响房水回流,压迫堵塞房角,造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成熟期:

晶状体逐渐全部混浊,虹膜投影消失。患眼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眼底不能窥入,此时的晶状体核硬度会大幅的增加,手术难度及其碎核过程所造成的并发症概率也会大幅提升。

4、过熟期:

晶体上的皮质会出现液化、钙化的情况,晶体会出现明显下沉,前房颜色也变深,虹膜会出现震颤。由于晶体的皮质溶解导致皮质外溢,后期可能会引起免疫性葡萄膜炎或是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其他眼部并发疾病。

       由此可见,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风险其实也是和白内障的成熟度有关的。以往传统观念认为,白内障手术最好等到成熟以后再进行,尤其是不少老年人坚持等白内障熬熟了才开,但实际情况是那样只会徒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得不偿失的。早期的白内障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影响了,尽早的手术也会带来更早的清亮世界,体验丰富多彩的斑斓世界。

 

       开篇提到的那位李先生,毕燕龙接诊后指出:“这位患者就是因为白内障熟透了才到医院就诊,核过硬造成手术难度增加,从而发生的并发症。但即便现在发生晶体后囊破裂,晶体掉入玻璃体腔等严重意外发生,经过仔细评估和严谨的方案制定,我们也是可以完美的进行补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