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关注】早期诊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非常重要

2023-12-15

       近期,儿科呼吸道感染多发引起社会关注,大多有高热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而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那么,病毒性心肌炎该如何识别、如何治疗呢?下面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刘兴元主任医师和严梓医师带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介绍。


如何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始终为临床难题。

       1. 目前我国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诊断依据: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③致死性心律失常。④CK-MB升高或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阳性。具备上述依据2条以上者可临床诊断。确诊方法主要是自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分离到病毒,或病毒核酸阳性等,但此为创伤性检查,临床难以实施。

       2. 临床医生如何正确诊断心肌炎呢?儿童心肌炎是心肌细胞的炎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预后良好。血清肌钙蛋白作为心肌细胞特有的一种酶,此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我们的经验是:当患者出现胸痛、心悸等临床症状,查血清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再结合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可诊断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如何引起的?

       病毒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的种类、毒力、人体免疫力等因素决定疾病的进展,可出现隐性感染、顿挫感染、心肌炎、重症心肌炎等。

       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在局部淋巴结大量增殖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继而扩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增殖;如果此时人体免疫力仍不能抑制病毒复制或治疗不及时,病毒将从网状内皮系统扩散至全身,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有些病毒有嗜心肌细胞的特性(如柯萨奇病毒、微小病毒等),在心肌细胞内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等4个阶段来复制大量子代病毒,使心肌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或破坏,加上病毒有嗜组织特性,所以临床上可出现肠炎、脑炎、心肌炎等表现。

      

 

17020245423643.png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有3种不同疾病阶段:急性感染期、炎症损伤期、心肌病阶段。


如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急性期卧床休息是最重要的,并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发生免疫介导的心肌炎同时予以免疫治疗,其他如营养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等综合治疗。


如何早期识别病毒性心肌炎?

       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如果出现面色不好、反应差、气急、紫绀、循环障碍、胸痛等症状需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可能,及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