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流感高发,要当心病毒性脑炎
2023-12-20
“14岁男孩,因高热2天伴呕吐2次,伴有神志改变半天入院,患儿反复高热,40度,热前有寒战,头痛,头晕,嗜睡,胡言乱语;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正常。接班查房主要发现颈强直阳性,巴氏征阳性,意识改变,后脑电图检查显示弥漫性慢波,病原学检查示甲流阳性。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脑炎往往来势汹汹,脑炎家属获悉孩子得了脑炎更是恐惧不已。那脑炎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危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刘兴元主任医师和秦雪艳医师从医学的角度揭开病毒性脑炎神秘的面纱,让大家认识脑炎,做好预防措施。
什么是病毒性脑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有什么区别?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以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局灶神经系统症状等脑实质受累表现为主。而病毒性脑膜炎是以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表现,没有明显脑实质受累表现。
病毒性脑炎有什么症状呢?
该病起病急,患儿多先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容易被家长忽视。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毒种类和小儿反应过程的个体差异等,都会导致病情轻重不等。患儿除了有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感染症状,还常有反应淡漠、迟钝、嗜睡或烦躁、抽搐等脑实质受损表现,重者出现昏迷、惊厥持续状态。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出现偏瘫、不自主运动、面瘫、吞咽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可出现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精神行为异常。
病毒是如何引起病毒性脑炎的?(二次病毒血症学说)
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在咽部黏膜上皮及周围淋巴细胞中停留和增殖。
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进入人体的病毒增殖到一定程度,病毒即进入局部淋巴结和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一般无临床症状,但能在各种体液中分离到病毒,具有传染性.
如果此时人体免疫力仍不能抑制病毒复制或治疗不及时,病毒就会继续侵入网状内皮组织、淋巴结、肝、肾、骨髓等处大量繁殖,释放入血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病毒有嗜组织特性,有些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疱疹病毒等)具有嗜脑细胞性,透过血脑屏障通过直接感染引起病变及间接免疫损伤机制而致病。
临床上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PCR检测发现脑脊液病毒DNA以及病毒抗原或抗体。病毒基因组测序检测发现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
影像学检查:头部MRI显示以皮层为主的脑实质病变。
脑电图检查:显示弥漫性慢波,轻者θ波为主,重者高波幅δ波,或痫性放电。
病毒性脑炎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主要是“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脑细胞营养支持)。
治疗经验:
近期同济医院儿科收治了数例脑炎患儿,其中还有外地转院来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嗜睡、谵妄、对答不切题,头颅CT、脑脊液未见异常,所以,意识状态判断和体格检查对诊断非常重要。上周收治的2例(1例发热伴嗜睡、1例发热伴意识改变)的病毒性脑炎,治疗一周余已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