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喜报】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喜获五项奖项

2024-03-28

       3月23日,为表彰为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第十二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颁奖典礼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荣获科普管理优秀奖一等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一等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二等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三等奖、健康科普奖(组织)三等奖。


科普管理优秀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吴登龙 谢壮丽 沈珏 王啸飞 陈轩

09013-吴登龙.JPG

项目名称:基于医院文化,打造具有同济特色的健康传播文化

创新成果:为了积极落实国家健康战略要求,提升人民大众健康素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教授带领团队,基于医院“同舟济世博医精诚”的文化理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健康传播文化品牌项目,将健康科普与文化建设相融合,把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方面的自身优势充分应用到健康科普传播上,运用现代新媒体平台和全媒体形式,从大众视角普及医学和健康知识,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将疾病治疗的关口有效前移,促进人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上海健康科普领域树立起同济特色的健康文化品牌,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健康科普的源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同济健康传播文化业已形成“三柱三品”的发展生态,即健康管理组织机制、健康内容创作队伍、健康传播融媒矩阵三大支柱,支撑起同济人意气风发的健康行动;“同济健康+”宝隆健康嘉年华、同济健康科普梦工厂、同济健康科普大赛三大品牌,呈现出同济人风华正茂的健康蓝图。

同济健康传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医院不仅主办承办一系列市级科普论坛活动,还拥有“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健康教育与促进合作中心-卫生科普健康教育基地”“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还荣获了“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管理优秀奖一等奖”“中国医院管理奖-华东区域优秀奖(党建文化组)”“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健康科普品牌”“上海市健康科普培育品牌”“上海优秀健康科普项目(入围奖)”等荣誉及一系列健康科普作品的单项荣誉。



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沈玉芹

图2.png

图3.png

创新成果:心血管疾病已经是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心脏康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与住院风险、节约医疗开支的有效方法,但是心脏康复普及率严重不足,患者知晓率及参与率低。为了扩大心脏康复的参与人群,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心脏康复科沈玉芹教授长期致力于心脏康复的科普宣传,并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向患者传播心脏康复知识,患者再向患者传播心脏康复,从而科普效率呈指数增长,形成医-患-患科普环。心脏康复传播辐射面广,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东三省、云南、新疆、内蒙古、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覆盖全上海。

参加东方电视台及上海电台等节目以及撰写科普文章、录制科普视频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央视频、好大夫、央广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文章和视频发布共200余篇,阅读量和播放量共计200万余人次。

科室定期线下科普,心脏病活动日科普,深入社区科普,主办和参与10余场,参与患者及家属2000余人次。

协助大众卫生报组稿《同济康复》专栏,作为副主编出版科普书籍2部,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上海康复医学会科普奖二等奖。



优秀科普志愿者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宋利格


 图4.png

创新成果: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且糖尿病可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力下降或致盲、糖尿病足等。但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30%左右。因此,让更广大人群了解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迫在眉睫。本科普项目全面科普了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相关知识,包括了临床上遇到的最常见问题、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到对患者危害最严重的问题,科普方式从电视电台节目、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到视频号、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科普覆盖了更多的人群。

本项目自2020年至今,视频录播300小时、电视电台10余次、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20余篇,在所辖社区内极大提高了公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就诊率和控制率。科普成果参与科普专著3部,运营个人抖音号拥有5万粉丝、获赞16.4万,快手号拥有9.1万粉丝、获赞13.9万,10余项科普视频收录于学习强国平台。

 

优秀科普志愿者奖(团队)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毕燕龙 邵玉婷 韩雯婷 吕筱 牛耘丽 王震 刘春雨 张莹 张力 张娟 朱茜 沈嘉琪 李厚硕 张语珊 牛国桢 徐玉乐 刘逸凡 李冰 曲申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同舟共济,守筑光明”志愿服务团

图5.png

创新成果:同济大学“同舟共济,守筑光明”志愿服务团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医师志愿者和同济大学近视防控宣讲团(教育部近视防控大学生宣讲团常务理事单位)大学生志愿者合力组成,面向近视防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三大国家战略,瞄准“一老一小”人群常见眼病防与治(屈光不正和老年眼病),已连续三年开展系列爱眼护眼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科普宣讲、义诊、光明行、帮困等),足迹遍及八个省(市),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宣-诊-治”一体化的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志愿服务体系。

该体系内包括科普资源的持续开发(科普文、科普视频)与应用;品牌活动包括:“同舟济世·助亮红原”四川红原白内障复明项目、6.6爱眼日系列活动、校园近视防控快车等,科普年度获益人数预计达数十万人。在该服务体系中,团队成员担任上海市及普陀区青年讲师团讲师、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街道专业医学顾问、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志愿团队成员、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副主席、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儿童及青少年校外辅导员等,累计荣获省部级等科普奖项十余次,团队成员获得第八届医学家年会“全国十大医学贡献专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突出贡献个人”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健康科普奖(组织)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王培军 王静雯 高燕 吕琦 倪炯

项目名称:让医学影像知识播撒在大众心中

tu6.png

创新成果: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且糖尿病可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力下降或致盲、糖尿病足等。但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30%左右。因此,让更广大人群了解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迫在眉睫。本科普项目全面科普了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相关知识,包括了临床上遇到的最常见问题、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到对患者危害最严重的问题,科普方式从电视电台节目、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到视频号、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科普覆盖了更多的人群。

本项目自2020年至今,视频录播300小时、电视电台10余次、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20余篇,在所辖社区内极大提高了公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就诊率和控制率。科普成果参与科普专著3部,运营个人抖音号拥有5万粉丝、获赞16.4万,快手号拥有9.1万粉丝、获赞13.9万,10余项科普视频收录于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