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脑出血一定要开刀吗?
2024-01-28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集聚在脑组织中,有可能导致患者严重残疾或死亡,常常让人们感到恐惧和焦虑。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当被诊断为患有脑出血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治疗方式可能就是开刀手术,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脑出血都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包括脑出血的位置、大小、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
脑出血的部位和大小直接影响是否需要开刀。大脑不同部位占据的空间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不同大脑部位能够承受的最大出血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大脑出血超过30mL,小脑出血超过15mL,或者出血部位对生命体征或者神经功能有严重影响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尽可能早起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残率,同时可对脑出血的病因,如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另外也要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脑室受阻导致急性脑积水等情况,也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干预以减轻颅内压力并挽救生命。
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年龄、基础健康情况、合并症以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等,决定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总而言之,脑出血的治疗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都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等,以防再次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