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关注】脑梗后越早下地走路越好吗?

2024-03-07

在我们日常认知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以为脑梗后越早下地走路恢复越快。

事实上,脑梗患者的恢复是一个系统性和阶段性的过程,在脑梗患者病情稳定后,的确是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越早下地走路越好,关键要看患者自身的一个恢复情况。在患者的平衡能力、负重能力、下肢分离动作不能有效恢复之前不应该过早的进入步行训练阶段。

很多刚到康复医院的脑梗患者,一般情况下都是某一侧肢体僵硬,无法活动。此时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师团队会对患者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康复评估,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会和患者家属一起先对患者进行一个被动运动的康复训练,防止出现患相关部位的肌肉萎缩以及关节活动度的减少。

接下来会进行平衡能力训练、负重训练、步行训练等。

平衡功能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平衡的好坏能直接影响患者身体控制和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康复期进行站立训练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可以为日后步行训练打下基础。

脑梗患者的负重训练应该按照坐位—坐站转移—立位的顺序,训练难度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患肢独立负重能力强化后,可以通过健侧迈步,练习患侧下肢短时间内完全独立负重。迈步时可先在辅助减重下完成,后过渡至独立完成健侧迈步训练,并要求健侧肢体迈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此时患侧下肢承受大量体重负荷,以此练习患肢的负重能力以及动态平衡的能力。

步行训练在精不在多,重质量不重数量,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得患者重新获得正确的运动模式,而训练量的多少应由主要肌力与肌耐力决定,盲目的大量练习造成患肢异常肌张力过高引发痉挛,导致患肢无法主动活动参与运动。

走路能力的恢复是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最急迫的要求,但同时走路的恢复对患者来说是辛苦的,也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希望脑梗患者及家属能够在专业康复人员指导下,规范方法,循序渐进,锻炼出正确的步行动作模式,从而走向康复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