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关注】做过支架要吃什么药?

2024-04-10

支架植入术,也称为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一些其他血管疾病。在支架植入术中,医生会通过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插入患者体内,进而将支架植入到病变狭窄或闭塞的管腔内,使相应的血管重新通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已被广泛应用。然而,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防止血栓形成、再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做过支架术后要吃什么药呢?可以服用的药物一般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抗血小板药物,另一类是他汀类降血脂药物。

一、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支架术后,会对血管内皮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再加上支架毕竟是“异物”,长期留存在血管内有行程血栓的风险,因此术后需要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就是医生经常提到的“双抗治疗”,即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它是减少支架内血栓风险的关键。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血栓,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则为从其他途径来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效阻止血栓形成。支架术后需“双抗治疗”2-12个月,后视病情调整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用量,阿司匹林需长期服用。需要注意的是,双抗的服用时间是根据患者的病变血管和支架材料等综合决定的,需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定期随诊,复查相关指标,监测药物效果。

二、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除了抗血小板药物外,在支架术后按时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也必不可少。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延缓斑块生长,降低斑块内部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从而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汀可能会使转氨酶升高,如果不超过正常上限的三倍可以继续用药,同时密切观察肝功能,定期到医院复查。

 另外,动脉放置支架的患者通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继续规律服用降糖和降压药物,使其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同时应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总之,动脉支架术后药物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康复并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