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新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世界预防中风日”专题健康科普教育活动

2024-05-28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每年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旨在增强大众对中风的认识,提高预防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值此世界预防中风日来临之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5月23日组织医护人员前往普陀区长寿社区宜昌片区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宣教1.png

       活动分“健康讲座”和“问诊咨询”两部分。活动当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中心、心血管内科、体检与健康管理医学中心三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前往长寿宜昌片区三楼开展宣教。首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颖给大家作了一场《您的理想血压》的健康讲座,详细给现场居民科普了高血压和脑卒中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确指出高血压会显著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而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同时,杨主任也提醒大家,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致残致死率越低。

       健康讲座后,神经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柳毅刚、主治医师王星、住院医师张卓玉,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发东、副主任医师谭红伟、副主任医师杨颖,体检与健康管理医学中心副主任丁可可、护师李梓萌现场开展测血压、健康咨询活动,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为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更多居民更好地了解脑卒中,共同倡导健康生活,学会预防及应对脑卒中。

咨询活动9.png

        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GBD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脑卒中是导致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2019年我国居民脑卒中占总死亡人数的22.17%,提示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位因脑卒中死亡。

脑卒中分类.png

图片来源于脑防所公开图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可防可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可干预危险因素.png

图片来源于脑防所公开图

如何识别脑卒中?——“中风120”口诀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2022年10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中指出“中风120”口诀是一种适用于民众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脑卒中,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中风120.png

图片来源于脑防所公开图

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治脑卒中。

(一)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7点: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以下5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

5.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关注所在城市的卒中急救地图和生活区域的卒中中心。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中心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设有急诊绿色通道,常规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动脉桥接溶栓及取栓治疗、卒中单元病人管理、超早期康复治疗等,辐射沪西北地区。体检与健康管理医学中心可提供常规体检和慢病管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