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莫忽视“心脏康复”重要性
2024-06-05
猝死,指发病后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时间缺乏统一标准,大多数学者将时间界定在1小时之内。目前,猝死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猝死事件给家庭带来巨大伤痛。心脏康复是降低猝死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心脏康复为何能降低猝死率?心脏康复是否只适合心脏病患者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沈玉芹带来相关介绍。
警惕“心梗”年轻化
猝死分心脏原因所致及非心脏原因所致,80%由心脏原因所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原因。
经常见到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梗死的血管部位有血栓,其他血管部位比较正常。这些患者或 多或少有类似特点:劳累、压力大、情绪激动、有病毒感染经历等,涉及的职业包括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长途司机等。究其原因,这些患者往往免疫功能紊乱, 机体不能保持稳态,进而触发血栓形成的复杂机制, 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心脏康复为何有效
心脏康复是通过合理药物治疗、个体化的运动治疗、营养与心理的咨询干预,以及纠正血压、血糖、血脂、肥胖、久坐少动、吸烟、压力大等危险因素和改善睡眠等综合方法,帮助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功能状态,重新回归家庭及社会。
为何心脏康复能通过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而降低猝死率呢?这是因为心脏康复具有以下作用:
通过药物处方,把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也可通过药物预防心肌梗死的发作;
通过科学运动处方,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小血管再生,保护血管内皮;
通过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通过干预将其心理状态调整到正常状态;
通过饮食调查及营养状态评估,了解患者饮食是否平衡合理,从而指导其科学饮食;
通过睡眠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睡眠。
“四多两少”保健原则
也许大家会认为,心脏康复仅是针对心脏病患者,其实不然,心脏康复适合所有人群,对亚健康人群同样适合。总之,保持免疫功能正常,让自主神经功能处于稳态,猝死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遵循以下“四多两少”原则。
多保持内心平静。例如,可选择读书、听音乐、喝茶、冥想、打坐或练瑜伽等有益身心的活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
多与朋友交流。保持心情舒畅,常常打开心窗, 不积压烦恼和压力。
多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例如,在经过专业评估后,可选择走步、跑步、打太极拳、打八段锦等运动形式,每周练习5次,每次30~60分钟。
多关注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健康指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状态。
少外出就餐。
少饮酒,并戒烟。
此文首发于上海大众卫生报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