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喜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运动骨关节疾病创新研究团队”获评同济大学第三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

2024-06-17

近日,同济大学第三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揭晓,同济大学共10个研究生导学团队获评同济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10个研究生导学团队获评“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运动骨关节疾病创新研究团队”获评“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

1.png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济大学从2020年起开始举办“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今年为第三届。评选活动旨在挖掘、选树一批在研究生思想引领、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研究生导学团队,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导学育人共同体,提升育人能效,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同济医院“运动骨关节疾病创新研究团队”由程黎明教授领衔,现有研究生导师16名,其中博导10名,导师团队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海外优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以及上海市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专家等。团队聚焦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方向,涵盖临床五个亚专科(脊柱、关节、足踝、创伤及运动康复)以及基础医学、材料科学,形成“外科-康复-生物一体化”创新团队。

2.jpg

“运动骨关节疾病创新研究团队”主要从事运动骨关节疾病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脊柱脊髓疾病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 余项。已在脊髓损伤修复理论创新、技术体系构建及临床转化中取得了系列原创性重大突破,在学术顶级期刊Cell、Nature、Nature Medicine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批专利40余项;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团队负责人程黎明教授为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部副主任,二级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美国UCLA高级访问学者,同济大学骨外科学博士点、硕士点负责人。从医30年余年来,始终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团队的精神追求,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科研领域锐意进取、执着追求。团队教师满怀家国情怀,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守正创新,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团队教师获评 “上海市优秀模范教师”、“宝钢教育奖”,“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泰禾教育奖”、“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医院十佳教师”等称号。团队负责课程《运动骨关节病学》获评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在培养模式上,团队长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探索,开创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全程培养体系,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促进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均得到充分发展。程黎明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教学成果《创建“四化一协同” 高质量临床教学体系,培养仁心仁术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团队累计招收和培养硕、博士生及博士后100余名,在团队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不断汲取知识,锻炼能力,以深厚的医学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出卓越人才的全面风采。学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荣誉、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大赛全国金奖、“挑战杯”特等奖、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同济大学年度人物、 同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奖等奖项,10余名博士生获得教育部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项目资助,公派留学至德国、美国等学校联合培养。

       “运动骨关节疾病创新研究团队”教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十几年如一日,潜心育人、接续传承,在教学工作、教育管理、临床医疗以及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同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突出贡献。团队丰硕的科研成果与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不断培养医学领域的卓越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师生相互激励,团结协作,树立了高水平的导学典范,诠释着家国情怀与医学传承的深刻内涵。这支标兵导学团队将继续勠力同心,同舟共济,扛起同医人“以同济为原点,与时代共脉搏,与祖国命运共呼吸”的责任,不断前进。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