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现场】高温来袭,警惕热射病
2024-07-19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上海最高温度达到38-39℃,局部最高温度逼近40℃,连日的高温导致中暑患者增多,其中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多病情危重,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病死率高,及时救治至关重要。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连续收治了7例重症中暑患者,经过积极降温,脏器功能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名患者已逐步脱离危险。另有2名患者仍处于病危中,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极其危重,仍在积极努力救治中。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 如谵妄、惊厥、昏迷 )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 classic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而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昏迷、肌肉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
(2)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高热(体温超过40℃)和无汗等;
(3)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压下降等脱水症状;
(4)出现呕吐咖啡色液体、血水样便、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
其中高热、无汗、意识障碍是热射病的典型表现。
热射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孕妇、肥胖)、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室内工作者(如锅炉房、桑拿室和喷漆房等);
●在外界气温超过35℃以上,长时间从事户外高强度体力劳动(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
●高温高湿环境下,水分补充不足。
发生热射病后该如何施救?
●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16-20℃)的房间;
● 迅速松解或脱去衣物和腰带,用湿毛巾或冰水擦拭全身,大动脉处放置冰袋进行快速降温,核心温度在30分钟内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迅速现场降温比转院尤为重要;
●意识清醒者可大量饮水或饮菊花茶、金银花茶;
●有条件应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注液体如生理盐水、林格溶液,进行液体复苏;
●意识障碍或经现场降温意识转清者,都要送医院检查和观察评估各脏器功能;
●如果出现了心跳呼吸停止,应该立即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
● 救治要坚持120医护人员赶到或将患者送达医院。
如何预防热射病?
●高温天气,尤其是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产妇或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有保持室内通风(开空调)、不外出等防暑意识;
●不要长时间呆在高温高湿环境,如泡温泉或蒸桑拿;
●在外界气温超过35℃以上时,不要长时间从事户外强体力劳动;
●不要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或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下工作,如锅炉房工人;
● 户外工作时,要及时补充液体,以温凉水、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为佳,可以少量多次(200-300ml/次,2-3次/小时),防止脱水;
●对于需要在户外活动的人群,需要保证充足睡眠和充沛体能、做好防晒措施、选择合适的作业时间段,从而可以减少热射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