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病案现场】一条鱼引发的惨案——创伤弧菌脓毒症

2024-08-09

       王先生今年75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装有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心力衰竭,高血压病2级,脑梗死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等多种药物。近期因发热、左手小指肿胀5小时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就医,第二天收入感染科病房。

       感染科主治医师薛艳艳迅速查看病人:患者左手指红、肿、热、痛,伴皮肤张力高,数小时内蔓延至全手掌、手背、腕关节、左前臂,左上肢活动受限,伴高热39.7℃,炎症指标迅速增高,追问患者1天前有清洗海鱼病史,起病急,判断创伤弧菌感染可能性大。

       考虑到该细菌侵袭性强、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立即留取血培养,请检验科微生物团队主管检验师侯伟伟会诊;应用针对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然后请示感染科主任卢峪霞,并联系创面修复科副主任代涛急会诊。卢峪霞和代涛肯定了薛艳艳对特殊病原体的早期识别,认为患者皮肤软组织坏死性感染已经快速进展为脓毒血症,肿胀部位迅速蔓延,必须早期手术干预、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才有生机。

       卢峪霞、代涛、薛艳艳和创面修复科住院医师李根等迅速联合制定治疗方案,在应用联合、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夜间行急诊清创减压、负压引流手术。最终手术顺利,在创面修复科和感染科的通力合作下,患者转危为安,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随之,侯伟伟发来危急值检验报告,查见创伤弧菌证实了临床诊断!这是感染科参与救治的第2例创伤弧菌脓毒症。创伤弧菌感染救治的成功,有赖于早期病原体识别、尽早启动多学科联合(MDT)抢救,从而避免患者截肢、挽救患者生命。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感染导致的急重症,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50%~70%的患者在48小时内死于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该疾病散发,相对少见,多数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缺乏相应的经验,由此造成延误诊治的案例时有发生。


什么是创伤弧菌 ?

创伤弧菌又叫海洋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镜下呈逗点状、直棒状或球粒状。有鞭毛,无芽孢。需氧和厌氧均能生长。嗜盐,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常寄生在贝壳内的海洋生物中(如牡蛎、蚌等)。携带在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在室温下可以大量繁殖,处置不当时可感染致病。它的毒性强,约50%-70%的患者会在24—48小时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伤口周围皮肤呈黑紫色,可有水疱。感染者常伴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就诊,严重者可发展为肌肉坏死和败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因此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隐匿杀手”。


创伤弧菌感染途径是什么?

创伤弧菌感染途径主要有两个:

1、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产品,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爆发脓毒血症。患者多于48小时进展为脓毒血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50%。

2、是破损的皮肤接触带菌的海水或海产品。细菌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迅速传播开来,引发筋膜炎,出现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甚至死亡。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慢性肝病、免疫功能抑制者)尤其易感。


如何预防创伤弧菌感染?

※不生食海产品。

※处理海产品最好佩戴厚胶手套。

※免疫力低下者不接触海水、生的海产品或污水。

※妥善将熟食和生的海鲜分开,以免交叉污染。

如果生活中或工作中不慎被鱼虾刺伤,要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然后用碘伏多次消毒,密切观察患处局部情况。若有皮肤疼痛、瘙痒、红肿或全身发热,需立即到医院诊治,千万不要拖延,错过黄金治疗窗口,铸成不可挽救的大错。


感染了创伤弧菌怎么办?

虽然创伤弧菌并不常见,但它的危害不可忽视,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万一被感染后,需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曾经接触过海产品、海水、污水,以免耽误诊疗。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与死神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