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新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召开第五届汇济大讲堂暨2024年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

2024-08-20

640.jpg

       为庆祝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师职业精神,围绕今年医师节 “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的主题,8月16日下午,第五届汇济大讲堂暨2024年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作为授课嘉宾参会。普陀区东部医联体单位领导及成员、院领导班子、院聘干部、支部书记、党员代表、医师代表、科室宣传员、医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吴登龙主持。

640.jpg

       党委书记许树长首先代表医院党政班子及全院职工向高绍荣院士以及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向始终奋战在临床第一线的医师同志们表示节日的祝福和慰问。自2019年起,同济医院便通过“汇济大讲堂”这一平台,汇聚医疗界精英,促进学术交流,提升专业素养,深化医源文化的传承,颂扬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医院先后邀请到陈义汉、张文宏、葛均波、王彤、范先群、李兆申等顶尖学者来到汇济大讲堂,就医学前沿、医院管理、文化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宝贵智慧,五年来,汇济大讲堂已成为同济医院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许树长指出,我们要把中国医师节的庆祝活动与医务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结合国家卫健委对各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640.jpg

高绍荣院士精心准备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关于干细胞和克隆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患者诊治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干细胞和克隆技术的深入研究有望在遗传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以及组织器官损伤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也希望这些基础研究能结合临床需要,造福更多的患者。会议结束后大批的科室主任及临床医师主动请教高绍荣院士,对高院士研究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合作的期待。

640.jpg

       此次活动还表彰了2024年度十位优秀医师,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展现了在医疗前线的担当与大爱。

640.jpg

2024年度十位优秀医师介绍

(以下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640.jpg

王 欣

骨科创伤骨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委员会老年髋部骨折学组委员等。

长期开展四肢复杂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慢性复杂创面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陈旧性骨折的矫形治疗。尤其在老年骨折的治疗,如:肩关节周围骨折、肘关节周围骨折及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微创治疗技术已到达国内领先水平。常规开展微创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慢性复杂创面及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处于领先水平。

发表论文30 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中华系列杂志1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上海市卫健委课题 2 项,中央高校财政支撑课题 1 项,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院级课题 5 项。曾获同济医院科普大赛二等奖、上海市康复医学科技奖(康复科普)三等奖、上海市青年医师科普能力大赛三等奖、上海市青年医师科普能力大赛优秀科普视频奖等。


640.jpg

牛耘丽

眼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眼科学副主编,眼科规培基地教学主任,曾获同济医院中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十佳教师、十佳科研人员、优秀带教老师、教学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在眼科临床、教学、科研领域深耕20余年,她以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领域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为患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她设计研发的青光眼引流装置,在国家及省部级创新大赛中屡获殊荣。她积极推动医工融合与成果转化,于三年内成功获批逾十项专利,其中四项已顺利实现产业化应用。在教育领域,牛耘丽医生致力于培育兼具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的眼科人才,她精心策划并制作的眼科系列微课程,极大地丰富了线上医学教育资源库。先后荣获同济大学医学院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奖等殊荣。作为医者,牛耘丽医生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守护人们的视觉健康。


640.jpg

宋利格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委员兼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专委会常委、国际华人骨盐学会终身会员等。

擅长内分泌代谢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等;熟练内分泌代谢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如肾上腺危象、甲亢危象、垂体危象等。在疑难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到经验。

针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骨病和骨质疏松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主持建立了2型糖尿病骨病的临床研究队列、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极高危骨折发生风险的防治等;利用基因编辑小鼠和糖尿病骨病小鼠模型开展基础科研工作。发表SCI、中华系列和核心期刊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JBMR、Endocrinology、Bone等期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局级和校院级等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第二届上海“医树奖”青年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上海市卫计委“优秀青年医师”、同济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640.jpg

杨君君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讲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本科教学秘书、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麻醉科专业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小儿麻醉学组组员、普陀区麻醉质控学组秘书。18年医疗工作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擅长各级手术的临床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尤其擅长危急重症抢救手术的麻醉。

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理论课授课老师、临床技能学老师、MBBS留学生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老师、麻醉规培生导师以及麻醉规培出站考考官。近五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国自然培育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编专著2部。


640.jpg

陈发东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肺循环论坛秘书,亚太结构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第五届CCCP肺循环学组委员,第二届上海市医师协会瓣膜与结构中心工作组委员,上海市卒中学会第二届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等。

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的临床和介入诊疗。擅长成人结构性心脏病、瓣膜病、房颤卒中预防、心源性偏头痛、肺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长期从事肺动脉高压以及重症右心衰竭的诊治,对于急性重症肺栓塞的个体化抢救及介入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肺血管病患者来之全国各地。

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及6项全球以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省级科委联合课题1项以及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编写国内专家共识4项,发表中英文文章30余篇。


640.jpg

罗华荣

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微创组青年委员、上海市肾癌专病协作组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考核考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医学综合康复分会委员。

从事泌尿外科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获“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抗疫期间参加方舱抗疫、驰援公共卫生中心、云南、江西革命老区义诊等志愿者工作,获“抗疫英雄”“优秀志愿者”等光荣称号。全年完成手术近800例,出院人次全科第一,全年无休,坚持365天查房,利用双休日夜间完成手术150余例。

擅长泌尿系统肿瘤,尤其是肾、膀胱肿瘤的规范治疗;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前列腺提拉术、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等新技术。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学习和研讨工作,并在全国性的学术平台进行手术演示。主持参与临床研究10余项,发表SCI文章7篇和国内期刊1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 30项,发明专利5项,临床转化5项,获批专利孵化基金3项,获得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二等奖、入围奖,全国泌尿外科年会-中国UA-吉尼斯(Genius)创新大赛季军。


640.jpg

修 冰

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同济医院淋巴瘤MDT负责人,美国mayo clinic访问学者。中国抗癌协会血液学转化医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血液学组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淋巴瘤及骨髓瘤学组委员。多次至美国mayo clinic 进修骨髓移植和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迄今为止,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著论著3部,研究成果多次被美国血液年会以壁报收录。

诊疗特色:1.疑难淋巴瘤和球蛋白异常疾病的MDT诊治;2.淋巴瘤的规范诊治和疗效评估:尤其擅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和继发中枢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治;3.难治复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和双抗治疗、药物临床试验、NGS技术监测淋巴瘤的疗效、构建mini-PDX模型筛选最佳治疗策略等;4.嗜血细胞综合征等疑难血液疾病的诊治等。


640.jpg

麻 彬

骨科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微创与智能骨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脊柱创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等

数年居医院四级手术量榜首,面对高难度挑战,总能以精湛技术化险为夷,重塑患者健康。在临床工作中严守医德,树立行业典范。面对患者,耐心倾听,细致解答,有求必应,急病人之所急。 成功完成各类脊柱高难度、高风险的疑难手术。每次操作都力求精准无误,为患者争取最佳的康复机会,做到了医疗质量零差错,并成功救治众多濒临瘫痪的脊髓损伤的病人,以匠心之手,助其重新站立,重拾生活信心。

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折愈合,以科研-教学-临床为工作重点,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目前主持科研基金项目8项,参与6项,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项。


640.jpg

潘丽珍

神经内科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毒素分会委员、秘书长,上海神经免疫生化学组委员。

坚持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并重,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慎独神行、规范求精"的职业精神,与团队紧密协作,为患者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所在神经内科已成功获批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专业研究方向聚焦于肌张力障碍的诊治,尤其以肉毒毒素治疗为特色。领导团队从疾病机制、神经调控、肉毒毒素治疗等多个维度深入研究,致力于减轻患者病痛,同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重视师德师风,坚持立德树人。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医生,通过进修生指导、研究生教育和学术交流,推动运动障碍肉毒毒素治疗领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640.jpg

滕世峰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

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委会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考核考官。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11年,擅长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独立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腹腔镜胃癌;腹腔镜经腹膈肌入路Siewert II型AEG根治术;腹腔镜后盆腔切除术;腹腔镜门奇静脉断流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等重大手术;擅长胆囊,腹壁疝的微创手术治疗;擅长肠梗阻、肠穿孔等急腹症的手术治疗;擅长“痔、瘘、裂” 等小肛肠疾病良性的诊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经验丰富;参与科研项目 6项,发表SCI文章8篇,国内期刊2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编专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