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关注】趴着睡也能救命?重症肺炎患者的"翻身秘籍"

2025-03-12

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吴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期间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被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医生迅速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及机械辅助排痰。但几天下来,老吴病情并没有稳定住,呼吸机的氧浓度参数越调越高,可血氧饱和度却越来越低。

"老吴的血氧掉到85%了! "

“快给老吴趴过来,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随着主管床位医生的一声令下,重症医学科当班的医护人员齐聚到位,大家各负其责。规护士立即准备俯卧位用物,责任护士整理各类管路,床位医生评估气管插管情况……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大家齐心协力,顺利帮老吴翻身,趴了过来,进行俯卧位通气。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1小时后,老吴的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氧合指数也在慢慢改善。经过5天的抗感染及俯卧位治疗,老吴停掉了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顺利转出ICU。

趴着睡也能救命?

当人体的肺部有炎症时,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此时患者的肺就像两片海绵,仰卧时背部肺泡容易被分泌物压迫而萎陷。当肺炎进展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就像溺水的人,即便用上呼吸机,肺部仍有30%-50%的肺泡"泡在水里"无法工作。此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帮患者从仰卧翻成俯卧,可能成为逆转病情的"关键一招"。因为趴着时,心脏和腹部脏器自然下垂,受压的肺泡重新打开,氧气交换面积最多可增加30%,相当于给肺做了一次"人工复苏"。再者分泌物因重力作用流向大气道,更容易被吸出。这个动作往往能让血氧饱和度快速提升5%-10%,堪称"生命之吻"。

哪些人需要"趴着治疗"?

1)      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的重症肺炎患者。

2)      需要高流量吸氧或无创通气的ARDS患者。

3)      机械通气48小时仍缺氧的危重患者。

当医护人员为患者翻身时,会执行严格的操作流程:

1)风险评估:排查脊柱损伤、腹腔高压等禁忌证。

2)体位摆放(四步法):

A.头垫软枕,偏向一侧方便排痰,使用压疮贴并每2小时换方向以防压疮。

B.胸前垫U型枕,手臂呈"游泳姿势",保护肩关节。

C.髋部垫软枕,保持15°倾斜,减少腹部压迫。

D.双足悬空防足下垂。

3)俯卧位通气每天维持12-16小时。

4)生命监护:实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指脉氧、血流动力学指标。

当患者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立即暂停俯卧:

1)      翻身过程中脉氧下降>5%持续3分钟。

2)      出现气管导管移位、大量呕血。

3)      患者颅内压>20mmHg。

目前俯卧位通气已纳入新冠肺炎和ARDS诊疗指南。研究显示:早期实施(确诊48小时内)可降低28天死亡率(NEJM,2023),正确实施可降低35%气管插管率。但俯卧位通气需在监护下进行,家属切勿自行操作。当医生建议俯卧位治疗时,积极配合就是对患者最大的支持。

(小贴士:清醒患者可尝试"高侧卧位",用3个枕头分别垫在头部、胸部和膝盖,同样能改善通气哦~)

17415723283861.jpg

174157232859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