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现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显奇效:晚期肺癌患者经中西医协同作战显著好转
2025-04-25
近日,一名来自福建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中西医结合诊疗后,复查CT显示肺部病灶明显缩小,淋巴管炎症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大幅改善。这一案例再次印证了中西医结合模式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价值,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我院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门诊开展2年,接待全国各地患者一百余位。
病情回顾:晚期肺癌遭遇治疗瓶颈
该患者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肺内转移、并伴有骨转移,并出现持续性咳嗽、严重失眠及淋巴管炎等并发症。在病情进展和生存质量下降的双重压力下,患者转投中西医结合诊疗。在胸外科住院明确病理诊断,由胸外科王永武主任医师确定西药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中医科杨慧萍副主任医师针对患者症状、舌苔、脉象为患者定制一人一方。
治疗方案:中药协同靶向治疗破局
接诊的中西医结合医生团队为其制定了"中药扶正固本+靶向药物精准打击"的综合方案:
靶向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用针对性靶向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中药调理:采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剂(含黄芪、麦冬、白花蛇舌草等),调节免疫微环境,减轻靶向药物导致的皮疹、腹泻等副作用;
对症支持:配合安神止咳中药(如百合、浙贝母、茯神等)改善睡眠及呼吸道症状。
疗效突破:影像与症状双改善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再次从福建来到上海,复查惊喜的发现炎症明显吸收,伴有瘤体缩小。系统治疗,CT影像显示患者肺部原发灶缩小30%,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减少,淋巴管炎征象消失。临床表现为:
持续性干咳频率下降80%
夜间睡眠时长从不足3小时延长至6小时
卡氏评分(KPS)从50分提升至80分
(影像图片见下图)
专家解读:1+1>2的治疗效应
"肿瘤治疗不能只盯着病灶。"杨慧萍副主任医师指出,"西医靶向药精准打击突变基因,而中医通过调节全身机能,既能增强抗癌效果,又能修复机体自愈能力。二者结合显著提高了患者带瘤生存质量。"研究显示,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多种代谢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与靶向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王永武主任表示:“作为胸外科医生,从事肺癌外科手术五十年,深知过度治疗、切除肺叶组织对患者的危害,中西协同改变了传统等待随访的策略,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缓解是有益处的。”
行业展望:肿瘤诊疗模式革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指导意见强调,在三甲医院推广"肿瘤多学科中西医联合门诊",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既保命又保生活质量"的治疗模式。同济医院率先开展联合门诊两年多,服务大众,同时开展线上科普、线下义诊等多种模式,积极推广中西协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