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喜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陈帅获批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项目

2025-05-16

近日,国家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专项(简称四大慢病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项目立项结果公布。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杨长青教授团队博士后陈帅牵头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构建乙肝相关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 获得立项资助,这是院内首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项目。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率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HCC在乙肝相关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中高发,现有的检测手段往往难以在早期准确评估肝纤维化进展至HCC的风险,迫切需要构建更精确预测乙肝相关肝纤维化患者HCC发生风险的模型,从而早期、准确地发现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团队多年来聚焦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研究,突破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技术,创建了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精准诊断体系,主持慢性肝病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区域联合)、上海市联合攻关重大项目、上海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本项目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合作,拟解决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向HCC进展过程中,缺乏早期、精确预测工具的问题,旨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回归分析分别进行病理和临床特征提取,将多源数据有机融合并构建准确的预测模型,从而实现HCC发生风险的精准预测。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瞄准卫生健康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聚焦慢病防治科技前沿。青年人才培育项目旨在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重在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独立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支持3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具有防诊治价值的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共计不超过150名35周岁及以下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能力,把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育作为战略性工作,纳入医院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为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陈帅.jpg

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博士后,师从杨长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炎症、损伤与修复,持续致力于联合单细胞多组学与活体显微成像等前沿工具,探索细胞免疫代谢重塑及细胞间互作参与炎症反应的动态过程与功能调控机制,近三年以(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3)、Advanced Science (2024,2025)、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2025)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原创性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主持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项目、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博士后面上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项。在读期间深入开展医工交叉研究,以超高时空分辨率实现肝损伤进程中哺乳动物活体肝脏内连续数小时的毫秒级高速持续观测,深度揭示了Mas信号在肝损伤进程中的关键地位及核心机制,为药物干预新靶点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广泛开启学术交流与合作,已协助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多项创新性科学研究,多次受邀在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4,美国华盛顿)、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 2023, 丹麦哥本哈根)、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 2023, 泰国曼谷)、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 日本京都)等国际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与交流,曾获药物性肝损伤全国学术会议青年学者论坛特等奖(2023, 2024)。

杨长青.jpg

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上海医学会肝病分会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前任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消化分会常委兼内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血管病协作组副组长。在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的同时,一直以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脏再生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多年的探索,在该领域已取得数项原创性进展, 在Gastroenterology、Gut、J Hepatol、Adv Sci、Cancer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主编论著5部;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联合攻关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