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助人无障碍 残健共融合 助力脊髓损伤患者走出家门——迎12•3国际残疾人日&12•5国际志愿者日
2022-12-06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脊髓损伤)群体的了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助人的技巧和能力,帮助脊髓损伤患者从医院到社区的顺利过渡,致力志愿服务促进残疾(脊髓损伤)群体的进一步社会融合,在国际残疾人日和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12月1日上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社工部、脊柱外科携手普陀区肢残人协会、上海壹方社会服务事业发展中心在同济宝隆健康广场开展“助人无障碍残健共融合助力脊髓损伤患者走出家门——迎12·3国际残疾人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普陀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吴国忠,残疾人工作中心副主任林宇琦,普陀区希望之家脊髓损伤伤友,社会志愿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以及骨科兼脊柱外科主任程黎明出席了活动。活动由医院社工部负责人王嫱主持。
活动现场
脊髓损伤伤友表演《十六式轮椅操》
活动以希望之家伤友带来的十六式轮椅操表演开场。
吴登龙副书记致辞表达了对志愿者无私付出的崇高敬意,并对脊柱外科在脊柱脊髓损伤方面的贡献表示称赞,欢迎伤友们有关于治疗及康复方面的问题咨询脊柱外科,对伤友们的遭遇表示同理,并鼓励他们积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希望社工部与脊柱外科继续一点点一步步为脊髓损伤群体提供支持,希望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换来环境的一点点改变,从而促使脊髓损伤患者从医院到社区的更加顺利的过渡;程黎明教授发言表示,同济医院建设了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临床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及脊髓损伤基础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多年来也一直与世界顶尖脊髓损伤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攻克这一医学难题。但是脊髓损伤目前无论是外科还是康复,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 ,所以才导致了这个疾病的残疾。因为高层的建筑、高速的交通,我国脊髓损伤患者每年还有大概5万人新增,我们会保持初心,用余生之力继续带领实验室坚持攻坚,争取为解决脊柱脊髓损伤修复的关键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致辞
此外,程教授用自己去年患下肢神经损伤卧床半年以上的亲身经历同感脊髓损伤伤友痛苦的经历,并表示用自己的余生为脊柱脊髓损伤做贡献,同时勉励伤友调整心态,重新适应,开启另外一种人生的精彩,伤残会使伤友更加意志坚定,或许会有更不凡的表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兼脊柱外科主任程黎明致辞
活动中,发布了由社工部和脊柱外科联合编写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出院指导手册1.0》,该手册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在出院之后如何进行自我的专业康复以及如何从社会取得帮助,该手册目前是1.0版本,后续还会继续更新和完善,树立将手册从普陀区推广到上海市,从上海市推广到全国的远大目标,为更多的脊髓损伤伤友提供信息、资源、情感等支持。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出院指导手册》1.0发布
最后活动设置了伤友分享及志愿者体验环节,希望之家伤友包佳玲进行了轮椅帮抬技巧的分享,伤友李合山进行了无障碍停车位的科普和分享,健全志愿者进行了滚轮椅体验及轮椅乘公交体验。
帮抬轮椅(上下台阶 )技巧分享
脊髓损伤伤友分享无障碍停车位
志愿者滚轮椅及协助推轮椅体验
志愿者坐轮椅乘公交体验
通过活动,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活动的举办具有很大的倡导意义,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到平时不太关注到的脊髓损伤群体,也亲身体验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会给予残疾群体更多的尊重、包容和支持,让他们有信心有勇气走出家门,感受阳光。
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出院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