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千名癌症康复者从这里出发,走进全市30余家医院肿瘤病房传递希望力量

2024-04-19

 12月29日下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联合举办的“蓝天下的至爱”——新年慰问住院癌症患者爱心行动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启动。2024元旦期间,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将有近千名癌症康复者,走进全市30余家医院的肿瘤病房,向仍在住院接受治疗不能回家过年的患者送上新年的第一声问候,传递一份温情、信心和力量,送上冬日里的温暖。


640.png

      

       活动以轻松欢快的形式拉开序幕,参加演出的演员们都有特殊的身份,他们是抗癌明星,在与病魔的拼搏中每个人都有艰难的心路历程。肺癌患者汪先生是长笛演奏家,患病后,曾经以为自己再也无法吹奏美妙的乐曲。参加俱乐部康复后,他重新拿起了心爱的长笛,又主动回到病房里慰问住院患者,多次参加送阳光活动。今年是他康复的第十年,回想当年,许多医生看到他的病情不敢为他动手术,正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周永新主任为他做了肺癌切除手术。如今,他希望能让躺在病床上的其他患者也能听到自己美妙的长笛声,给他们带来希望的力量。癌症俱乐部新会员周先生,前几年罹患前列腺癌,尽管他还在治疗中,但他坚持要参加今年的送阳光活动,便亲自制作了贺卡送给住院的患者。大家都希望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正在住院治疗的病友们,不能悲痛于生命的脆弱,更应该携起手,为生命拔河。活动还举行了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市级志愿者服务队的揭牌授旗仪式。


640.jpg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许树长说,“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历经30年,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以及沪上市民家喻户晓的慈善品牌,同济医院也和其他医疗机构一同参与其中。在这一品牌的带领下,同济医院也先后对接了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上善公益基金会、上海立信德豪公益基金会等多个基金会,搭建慈善桥梁,为众多患者提供了爱心慈善基金帮扶。同时,医院还先后打造了“同”系列医务志愿服务队,有针对肿瘤患者的“同伴支持”志愿服务队,针对儿童患者的“同心童益”志愿服务队、针对脊柱患者的“同心相柱 医路相髓”志愿服务队、针对眼科患者的“同舟共济 守驻光明”志愿服务队、针对肾病患者的“同舟共济 肾生不息”志愿服务队、针对体检后有疑问的“同益济世 健康天下”公益直播间,以及针对“医二代”开展“同医体验,同心济世”活动,每年暑期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职业体验,自2017年起医院已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7期,全市共239人次学生参与。医院也因此获评一系列市级志愿服务品牌荣誉。


      同济医院肿瘤内科与普陀区癌症俱乐部共建已有20余年,通过“同伴支持”这个互助平台,以微信群组、论坛活动等多种方式,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沟通和交流空间。每当发现一些患者出现了情绪波动或者对未来失去信心,医护人员在给予积极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同时,及时邀请癌症俱乐部的志愿者进入病房和患者开展一对一交流,通过以“过来人”或“同病相怜”的身份支持,让患者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同伴之间就共同的经历进行话题讨论和经验分享,可以得到情感上充分的释放与依靠。在此基础上,“照护者沙龙”“营养达人”系列人性化服务创新项目,进一步通过提高患者家属照护能力、个性化营养评估和支持等方面多维施策,助力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抗击病魔。血液内科梁爱斌教授带领的血液肿瘤团队在全国率先从事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作为细胞治疗领域的先行者,没有前人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团队攻克了临床研究和诊疗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积累了CAR-T治疗的全程管理方法。目前已接受来自国内外30余家单位推荐的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AR-T治疗,使90%的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50%的淋巴瘤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令许多“绝望”的患者重新点亮了生命的“希望”。

640.png

640.jpg

640.jpg

640.jpg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王文平表示,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是一个为癌症患者提供关爱、支持与帮助的平台。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爱与陪伴。因此,癌症俱乐部致力于组织各种活动,为患者们带去心灵上的阳光与温暖,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勇敢面对癌症,逐步走向健康、回归社会。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640.jpg